2024年,南雄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韶关市委“363”工作安排,奋力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为推进南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党的领导,把稳法治政府建设前进方向
南雄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及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建设重大部署,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市的领导,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前进。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印发《中共南雄市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分领域分层次对全市党员干部开展专题培训,实现各领域党员干部全覆盖轮训。市委党校和各镇街党校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组织专题培训126期。印发《关于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专题调研的工作方案》,积极推动各镇(街道)、各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其中,“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相关课题有5个。
(二)常态化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及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内容纳入重点学习内容;坚持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等各类干部培训班次中设置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教学课程,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模范践行;积极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有序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阵地建设。
(三)严格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有效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通过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府常务会议等形式,定期听取法治建设有关报告,深入研究解决法治南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2024年,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府常务会议共安排法治建设相关议题15个。深入开展市镇两级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述职工作,实现市、镇两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全覆盖,党委工作部门、市政府工作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全覆盖。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成功引进2名国家重点大学法律相关专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四)突出关键少数,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严格执行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市府常务会议学法和党员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等制度,出台《南雄市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推进形成“学法、守法、敬法、用法”的浓厚氛围。2024年,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7期,举办政府领导班子法治专题讲座3场,组织领导干部参加旁听庭审4次,组织全市11000余名国家工作人员完成年度学法考试,参与率达98%,优秀率达99%。
二、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提供法治保障服务作用
南雄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韶关市委“363”工作安排,积极推动法治南雄建设,切实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供法治保障。
(一)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定《南雄市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方案》,开展南雄市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组织召开2024年“百千万工程”营商环境工作专班会议,协调解决优化营商环境中的“难点”、“堵点”。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开展“限制竞争条款多”专项抽查工作,保证市场竞争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执行产业准入政策,2024年备案企业投资项目255个,均符合产业准入。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对供水、供电、供气重点领域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检查,均未发现存在违规收费等情况。
(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全面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将权责清单纳入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运行管理,与广东政务服务网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做到权责清单信息公开化、流程标准化、运行数字化。深入推进“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不断扩大“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全程网办”覆盖范围,全市行政许可事项“时限减压率”提升至95.72%,100%的事项实现“零跑动”,即办件占比达93.46%。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梳理上线134项“一件事”,可网办率达100%,推进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实现185个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244个“省内通办”,1712个“市内通办”。
(三)持续推进包容审慎监管。积极推进涉企“综合查一次”,发布《关于南雄市2024年信用监管“综合查一次”企业清单的公告》,市市场监管局等7个业务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开“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计划。贯彻落实减免责制度,2024年,全市行政执法主体(不含公安)共办结681宗行政处罚案件,其中,落实减免责清单制度的305宗,占比44.79%。
三、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推进政府治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
(一)依法落实行政决策程序规范。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建立决策机关跟踪重大行政决策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制度,将“五大法定程序”落到实处。落实决策事项年度目录公开制度,制定公布《南雄市人民政府2024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和听证事项目录》。
(二)严格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监管。动态更新合法性审查工作送审程序要求及送审表格,压实合法性审查责任。编制规范性文件2024年度制定计划,制定公布《南雄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清单》《南雄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事项类别清单》,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梳理工作,做好已废止已失效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
(三)积极推动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参谋助手作用发挥。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落实。组织召开2024年南雄市政府法律顾问工作业务培训会,对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及合同的合法性审查工作进行实战化业务培训,提升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履职能力。开展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调研,及时摸清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制度执行情况及存在困难问题。大力推动公职律师队伍建设,全力支持符合公职律师申请条件的公职人员申请公职律师工作证。2024年新申领公职律师证人员有8名,目前全市共有公职律师34名。
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全面提升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以“线上+线下”、“现场+课堂”、“全员培训+自我培训”形式,实现人均执法培训课时达60学时以上。2024年,组织7批次镇街综合执法队员进行执法观摩学习,全市执法单位组织自我培训超过430场次。开展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公共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强化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中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市有25个执法单位完善了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全过程记录清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清单,建立健全了“三项制度”的配套制度。大力推进应用广东省一体化行政执法平台,2024年,我市使用一体化行政执法平台累计办理行政执法案件7132宗,其中,行政检查6799宗,行政处罚319宗,行政强制14宗,云巡查场次为118场次。
(二)聚焦民生实事,保障民生权益。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出台《南雄市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办法》。强化食品、药械化、工业产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全市“三品一特”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工业产品的违法行为,查办无证经营、使用过期食品等食品领域违法案件44宗。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整治乱摆乱卖120余宗,占道经营60余宗,排查网吧等娱乐场所28家次,整治校园周边出租房32处,排查重点人员20人。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安薪行动”、2024年“安薪行动”暨根治欠薪夏季行动及2024年治理欠薪矛盾纠纷冬季行动,协调处理欠薪案件780件,劳动保障监察立案6宗,追回工人工资2000余万元。
(三)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明确工作目标,印发《南雄市2024年度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方案》。创新监督方式,综合运用行政执法工作报告、统计分析、评议考核等方式,多方式对全市行政执法工作进行监督。聚焦年度重点工作,每季度形成分析报告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报告,并在全市进行通报。开展职权下放重放轻管问题和涉企乱罚款问题专项整治,通过自查自纠、公开征集问题线索、案卷评查和实地督查等方式,共整治问题8个。
五、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矛盾纠纷化解,推动人民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持续推进普法和依法治理。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成功举办民法典主题游园、法治戏曲进乡村、开学第一节法治课巡讲、法治主题沙画创作等活动;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组织开展了年度“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活动;进一步实施“法律明白人”工程,2024年全市培育村(社区)“法律明白人”958名,组织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21场。
(二)强化矛盾纠纷化解,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庭所共建”,2024年,网上巡回法庭联合司法所共计接待群众512人次,成功调解纠纷252件。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行动,2024年,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 2658次,预防纠纷1254件,调解矛盾纠纷1928件,调处成功1926件,调解成功率达99.9%。在劳动争议领域探索“仲裁+法院”“仲裁+工会”“仲裁+妇联”的多元联合调处劳动纠纷的新模式,成立南雄市新业态行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
(三)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发挥行政争议解决“主渠道”作用,建立“行政复议+调解”工作机制,完善复议案件繁简分流审理模式。2024年,我市共收到行政复议案件申请57宗,审结53宗(含上年度结转案件3宗),其中,调解成功案件9宗。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行政机关负责人做到“应出尽出”,出庭应诉率达100%。
六、加强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一)从严从实接受监督。市政府主动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决议决定,对有关工作审议意见进行整改落实,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2024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81件,政协提案意见76件,按时办复率和办理沟通率均达100%。
(二)持续提升政务公开。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及时在通知公告、工作动态、政策文件等栏目发布最新信息,优化调整政府网站“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信息”“公共文化体育信息公开”等重点领域栏目设置,加强对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监测提醒力度,围绕政府信息更新等发布工作提醒10期,逾期更新栏目明显降低。全市共办理答复政府信息公开申请47宗,答复率、录入率均达100%,未有超时办复的情况。
七、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举措有限。各镇(街道)、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目前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党委(党组)会议听取本单位法治建设情况报告,对于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缺乏持续跟踪解决的主动性,解决本单位法治建设的短板弱项的有效动作不多。
(二)行政诉讼工作成效不理想。败诉案件报告制度落实不到位。败诉案件报告制度要求败诉单位自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15日内将个案败诉情况报至司法行政部门,但部分单位未能及时报送,导致司法行政部门既无法提供准确的指导,也没法及时总结归纳败诉情况,提升各单位的行政质效。
(三)政务服务改革成效与预期仍有差距。因部门单位对材料复用互认、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成果未广泛使用,在加大推广“一网通办”、扩大“跨域通办”范围、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与企业、群众需求,与先进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与短板,距离真正的便民利企还有一定差距。
八、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接下来,南雄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及韶关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全面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切实推动各级政府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谋划落实好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职责,将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深入贯彻实施“八五”普法规划,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等制度,深入开展“一把手”年度述法工作,强化考核评价和督促落实。
(二)持续规范政府行政行为。贯彻落实权责清单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五大程序”,着力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通过“线上+线下”、“执法实务培训+执法案例学习”等方式,做到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相结合,不断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设,规范行政执法单位内部监督,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三)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韶关市委“363”工作安排,落实《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推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工作有序开展。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报送通报机制。进一步强化政务诚信建设,持续开展失信政府治理,实现政府、事业单位失信被执行人动态清零。严格知识产权管理,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