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财政信息 > 市级财政预算

关于南雄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11-01-20 09:30:00 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2011117在南雄市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南雄市财政局局长  袁元桃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提交南雄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是“十一五”时期最艰难的一年。在市委的领导和人大、政协支持监督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团结协作,积极作为,大力培育财源,严格依法理财,深化财政改革,全面完成了各项预算收支任务,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3亿元,同比增长25.1%,完成预算的108%;加上中央税收返还等各项体制结算收入预计6.26亿元和上年结转0.2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财力9.35亿元,增长28%。一般预算支出8.73亿元,增长32.6%;上解支出0.45亿元,增设预算周转金780万元。收支相抵,结余920万元。

1.2010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具体执行情况如下:

1)税收收入22658万元,完成预算105.5%,同比增长22.9%。其中:增值税2077万元,完成预算64.9%,同比减少5.6%;营业税5002万元,完成预算111.1%,同比增长33%;企业所得税1451万元,完成预算96.7%,同比增长15.8%;个人所得税599万元,完成预算99.8%,同比增长20.5%;城市维护建设税1163万元,完成预算96.9%,同比增长13.2%;房产税697万元,完成预算77.4%,同比减少6%;印花税141万元,完成预算70.5%,同比减少14%;城镇土地使用税1316万元,完成预算101%,同比增长11.6%;土地增值税1637万元,完成预算409%,同比增长407%;车船税234万元,完成预算101.7%,同比增长25.8%;契税1975万元,完成预算232%,同比增长114.9%;烟叶税5167万元,完成预算92.3%,同比减少4.7%;耕地占用税343万元,完成预算171%,同比增122%

2)非税收入5644万元,完成预算124%,同比增长34.6%。其中:专项收入828万元,完成预算97.4%,同比增长18.5%;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139万元,完成预算213.9%,同比增长97%;罚没收入1782万元,完成预算118.8%,同比增长16.4;国有资本经营收入840万元,完成预算84%,同比增长1.8%;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55万元,完成预算27.5%,同比增长7.8%

2.2010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具体执行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717万元,同比增长25%,完成预算102%。主要是为了充分反映国民经济相关数据,细化了其他支出项目,改列在此科目反映。

2)国防支出335万元(武装部、预备役、民兵等),同比增长7.7%,完成预算126.9%

3)公共安全支出5573万元,同比增长33.3%,完成预算150.7%

4)教育支出20284万元,同比增长3.6%,完成预算109.8%

5)科学技术支出1150万元,同比增长28.7%,完成预算114.7%。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056万元,同比增长66.3%,完成预算193%。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403万元,同比增长10.9%,完成预算292.1%。其中: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支出1740万元。

8)医疗卫生支出10784万元,同比增长35.9%,完成预算262.9%。其中: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助4277万元;公共卫生防控经费支出1000万元;预留中医院发展资金1100万元。

9)环境保护支出1635万元,同比增长83.1%,完成预算476.7%,主要用于排污设施建设、重点污染源污染防治、监测项目补助等。其中:污染防治支出1113万元;节能减排支出311万元。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614万元,同比增长5.6%,完成预算127.9%。

11)农林水事务支出13966万元,同比增长58.1%,完成预算255.5%。其中:良种补贴支出1166万元,水利专项资金支出1520万元,“扶贫双到”资金支出800万元。

12)交通运输支出956万元,同比增长616.8%,完成预算215.5%。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事务支出1756万元,同比增长8.1%,完成预算905%

14)商业事务支出1468万元,同比增长83.7%,完成预算3863%

15)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43万元,同比减少8.5%,完成预算75.4%

16)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308万元,同比减少19%,完成预算174%

17)住房保障支出45万元,完成预算90%

18)粮油物资储备事务支出427万元,同比减少12.1%,完成预算114.8%

19)国债还本付息支出751万元,完成预算75.1%。主要用于偿还国债转贷、外债、财政投资项目贷款本金和利息。

20)其他支出4042万元,同比减少32%,完成预算207%,预算中预留津补贴列在此科目,实际执行中相应归列各功能科目,同时列支了产业转移园专项补贴400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政府性基金收入56560万元,增长648%,上级补助302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59400万元, 增长432%,结转下年支出180万元,收支平衡。

1.政府性基金具体收入情况如下:

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11万元,增长37%;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8万元,减少150%;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32万元;地方育林基金收入191万元;土地出让总价款56318万元,同比增长638%

2.政府性基金具体支出情况如下:

文化事业建设费支出11万元,增长37%,完成预算110%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56万元,地方育林基金支出150万元,上年未纳入预算管理。主要用于残疾人就业、康复、生活补助及事业发展等。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59333万元。主要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城市建设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

2010年是我市实行省管县试点的第一年,年底各项预算指标正在与省、市结算,预计一般预算收入规模将达9.35亿,一般预算支出达8.7亿,是五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决算情况待省财政厅正式批复后,财政部门将向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

(三)“十一五”时期我财政基本情况

“十一五”时期我市财政高速发展,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十五”期末9368万元,到2010年达到28302万元,增长了201.8%,年均增长24.8%;本级财政支出从38311万元,增长到87313万元,增长了127.9%,年均增长18%。“十一五”全面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五年共投入教育支出8亿多元,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全面建立了城乡医疗保险体系,“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覆盖了城乡居民。进一步完善了种粮综补、良种补贴,开展了家电、汽车下乡活动和农机补贴,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了社会在职人员平均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生活待遇,教师工资年均增长150元以上。投入8000多万元,引导社会资金,基本完成了老城区改造,使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筹集十多亿元,完成了产业转移园一期建设,并开展了二期建设,为我市转变发展经济方式打造了良好的基础平台。

(四)2010年财政工作的主要情况

1.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把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积极促进扩大内需。争取发行地方债券908万元和银行授信额度,有力支持了重点项目建设。安排4亿元用于精细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统筹2000万元启动粮食储备仓库搬迁改造。

二是用足用活财税政策,着力促进消费需求。全面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各级财政共发放资金945万元,补贴1.93万台家电和2767台车辆,有力拉动了我市农村市场家电、汽车及摩托车消费。

三是加大财税扶持力度,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共安排节能减排资金311万元,技术改造资金412万元,扶持企业发展。投入烟叶、粮食、油料等农作物科学种植生产500多万元。

2.创新征管机制,把完善收入征管措施转化为收入增长的制度保证

充分发挥协税护税的作用,通过“以药控税”、“以电控税”、“以票控税”,进一步完善竹木加工业、砖瓦厂、石料厂等行业的税收征管,共增加税收700多万元,同比增长两倍多;严厉打击假发票、阴阳发票等非法行为,每月的基础税收增加了三、四十万元;对小水电全面实行一般纳税人管理,仅增值税一项就增收1300多万元;在行政服务中心组建房地产税费一体化平台,把房地产从报建到销售以及二手房交易都纳入平台管理,有效堵塞了税费漏洞,行政服务中心征收的税费从原有1000多万元,增长到3000多万元。

3.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把发展成果共享机制转化为改善民生的制度保障

财政安排保障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支出达到3.9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万元,增长14%,突出了以下四个保障重点:

一是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落实种粮农民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3800多万元,增长20%,拉动农民人均增收100元;安排150万元启动了农村村庄整治工作。

二是加大对社会保障和“扶贫双到”的支持力度。继续执行城乡低保扩面政策,使1.85万城乡低保对象直接受益。投入800多万元进行扶贫开发,确保“扶贫双到”迅速开展。

三是积极为群众看病就医创造更好的条件。大力支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市38万农村人口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当年为35万人次报销医药费4941万元,群众受益面进一步扩大。拨付570万元支持儿童补种乙肝疫苗等15个公共卫生项目,近2万群众受益。

四是大力支持教育、文体事业发展。安排3230万元用于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和教师绩效工资发放,筹集300万元用于教育创强;筹措50万元用于省、地图书馆联网、流动图书、流动舞台建设,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体生活;重奖了体育竞赛和高考中取得特别优秀成绩的学生。

4.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把收支矛盾转化为深化财政改革的有利契机

一是开展预算集中编审。对本级所有预算单位的基本支出预算实行集中编审,逐步规范部门专项业务费,预算编制更加公平透明。

二是加大政府投资和政府债务管理力度。对444个竣工项目开展决算审查,涉及金额32000万元,审减资金2221万元。超前对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了债务风险评估,初步建立了规模适度、风险可控的政府债务管理新机制。

三是优化财政资金拨付流程。创新家电下乡补贴新模式,农民购买家电可即时享受财政补贴。加快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市级补助资金的拨付速度,实行参合农民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即时补偿报销的新措施,财政惠民政策更加便民、利民。

四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对扩大内需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督查,先后开展了5次专项检查,涉及项目上百个、资金2亿多元,督促项目单位规范资金管理。在全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对9个企事业单位进行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五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按照政策规定大力压缩因公出国、公车及公务接待等行政经费,并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平台对行政经费开支的规模和进度进行双重控制。当年因公出国经费、公务接待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会议费、办公水电油费等五项行政经费比上年下降8%

5.认真落实人大决议议案,把接受监督转化为促进依法理财的自觉行动

一是积极推进预算信息公开。严格贯彻《预算法》和《广东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进一步完善财政报告制度,增加了部门预算审查数量,审查范围首次扩大到预算外资金。

二是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办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期办结人大、政协议案提案。

6、切实做好财政省管县试点工作,把试点当作向省财政反映实际情况的契机

为了加强与省财政的联系,尽快获取省级财政改革信息,年初我们派出跑项目争资金工作小组,定期向省财政汇报工作和了解省财政预算分配信息,初步理顺了与省级财政的关系,也为省财政决定把我市列为财政省管县试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九月份我市被确定为省管县试点后,我们又组织业务部门向省市财政汇报工作,理清各项指标关系,既保持了与韶关财政的良好关系,也建立了与省财政的良好沟通渠道。并根据工作组反馈的信息,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0年上级一次追加资金达到3亿以上,同比增长了40%以上,有力地推动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各位代表,2010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的有力监督指导下,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市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预算目标全面完成,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得到了稳步推进。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方式正处于转型阶段,财源基础正在夯实;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统筹城乡发展、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等增支需求较多,财政收支矛盾有增无减;专项资金管理还比较薄弱,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

“十二五”财政发展规划

我市“十二五”规划建议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为18%,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程,结合中央省对地方财税体制的调整规划,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预计我市“十二五”第一年一般预算收入增长为16%(按可比口径计算),2012年后为18%以上。预算支出年均递增在10%以上,低于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的原因是我市可支配财力中一半以上为上级财力性补助,在“十一五”期间上级财力性补助年均增长不足2%,因此,财政支出增长主要靠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安排和上级一次性专款增加。

“十二五”财政目标将围绕实现政府“十二五”战略规划安排财政收支,在确保各项民生支出需要正常增长的基础上,前两年加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财政投入,培育多支柱、多层次的财源,为支撑政府“十二五”规划提供稳定的财力保障;后三年要加大民生支出力度,坚持民生优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市财政经济既面临严峻挑战,也蕴含发展机遇。从收入看,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中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仍然不足,政策性减收因素依然存在,省市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入增长的压力较大;我市经济发展方式处于转型关键时期,替代性财源仍在培育阶段。从支出看,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和民生保障,都需要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在看到困难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市经济运行积极向好的有利因素不断增多,国家、省市一系列扩内需、收入分配改革、保增长政策措施效应逐步显现,经济增长态势总体好于去年,为财政增收打下了基础。

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上级财政关于编制财政预算的要求,结合我市财政经济形势,现提出2011年财政预算安排建议。

(一)2011年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

2011年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深化财政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以及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促进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2011年预算安排突出以下几个重点:一是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二是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三是更加注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的保障力度;四是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重点支持招商引资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五是更加注重扶持企业发展,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基础。

(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安排建议

一般预算收入。综合考虑财政经济发展预期,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3120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5.5%,比执行数增长16%(按可比口径计算)。其中:税收收入2500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3%,比执行数增长18.9%;非税收入620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36.3%,比执行数增长6%

转移性收入。根据上级财政对下年补助的预告知数及往年决算固定补助情况,预计2011年转移性收入为30193万元,上年结余收入920万元,调入资金4680万元。

一般预算支出。根据2011年市本级财力情况,2011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62670万元,同比增长28.3%。具体参看2011年财政预算收支表。

(三)201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建议

201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15770万元,增长418%,上年结转180万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15950万元,增长413%,收支平衡。比执行数减少41318万元,主要是产业转移园一期招商已基本完成,园区土地出让完毕。

三、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力完成2011年预算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全年财政工作,对我市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将创新财政政策措施,把支持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把惠民生、促和谐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促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和民主理财,确保圆满完成预算任务。

(一)以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为抓手,全力以赴支持经济发展

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筹科技专项资金、国有资本收益等资金,积极支持精细化工企业发展。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努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支持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型和创新驱动型转变。

大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调整支持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定向招商引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筹措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精细化工、农产品加工、节能环保等产业,促进我市工业调整、振兴。

着力保障扩内需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市财力项目资金统筹配置新机制,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金、专项资金在支出用途不变的情况下纳入统筹范围。创新基建资金投入方式,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作用,广泛吸收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集中财力加快推进精细化工园二期战略实施。

加强与省级财政沟通。作为财政省管县试点县之一,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省财政的联系,认真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积极向省财政报告我市经济、财政运行情况,了解省财政改革动态、预算收支情况等信息,尽力争取省财政更大的支持。

(二)以加强财源建设为依托,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增强协税护税工作合力。扩大协税护税责任单位范围,推行主管部门与税务部门协作模式,实行职能部门责任制,强化税源的源头控制。启动新建大项目税收评估和税源筹划和进一步强化房地产税费一体化管理工作,促进对各类税源的一体化控管。

努力开发重点企业外围税源。鼓励大企业利用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吸引配套企业到本地落户,实现产业链向税收链的转化。根据大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实施新的税收筹划模式,在不增加本地企业税负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增量税源。

促进中小企业税收增长。建立机制,激励金融机构扩大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贷款规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利用财政间歇资金,为中小企业融资“搭桥”,重点帮助小企业畅通资金链,促进中小企业经营持续性和税收稳定性。

(三)以优化支出结构为支撑,加快推进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

加大对社会保障和促进就业的支持力度。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积极支持就业困难群体、农民工就业。落实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政策。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全市未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障问题。健全养老服务业政策体系,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发展。

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机制。免除中职涉农专业和农村贫困学生学费,加大对高校家庭困难学生和中职学生救助力度。

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采取医疗服务绩效考核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医药卫生制度改革。加大对各种基本医疗保障的财政补助,改善群众看病就医环境。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合支农专项资金,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从严控制行政成本。控制2011年车辆、出国(境)、接待、会议经费支出不超过2010年的预算支出规模,预算单位公用经费支出原则上实行零增长,进一步促进节约型政府建设。

(四)以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契机,加强财政“双基”建设,全面提高财政监管水平

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预算公开。改革预算编制方法,细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实现对财政资金的源头控管。继续推动财政预算信息公开,进一步增强财政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切实保障人大代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与人大代表的经常性联系制度,通过座谈会、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及时向人大代表汇报财政工作及政策动态、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

创新专项资金监管机制。深入推进专项资金清理整合,促进专项资金由干事养人向专门支持事业发展转变。建立专项资金预算事前评审制度和科学决策机制,促进财政资金高效配置。启动专项资金全过程公开制度改革试点,将部分重点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评审结果向社会公示,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规范专项资金使用行为。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强化政府债务监管。严格政府债务举借审批备案制度。完善政府债务规模限额管理制度,加强对政府投资公司债务的动态监控,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严格落实政府债务偿还责任,加强对政府债务指标的监测和风险管理,努力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加快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机制,确保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对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有资源、国有资产或者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取得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分类核定管理方式,推行综合预算管理,实现“阳光化”监管。

改进和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全面启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平台,及时核实财政资金运行中的预警疑点和迅速纠正查实问题。规范预算单位的现金管理。明确部门单位的预算支出执行责任主体地位,建立财政与预算单位的协作共管机制,共同防范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违法违纪现象,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使用行为。

加强预算单位财务管理。2011年起,要求各预算单位按会计制度规定的格式、内容和期限,每月向财政部门报送《预算单位财务报表》、《预算单位固定资产情况表》、《预算单位人员情况表》等报表,为财政部门及时掌握预算单位人员、资产和收支情况等方面数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逐步建立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分类定额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人员、资产等动态数据库,为预算编制提供统一标准和准确依据,实现财政资源的公平配置。

 

各位代表,2011年财政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决心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在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本次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完成财政预算任务,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会秘书处                   共印420

扫一扫
关注政务微信
扫一扫
打开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