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前后,咱们南雄人都会制作一种应季的客家美食——艾糍。那么传统的艾糍要怎么做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饶红梅是土生土长的南雄人,擅长制作南雄传统美食。趁着当下艾草正新鲜的时节,她将野生艾草采摘回来,约上姐妹一起做艾糍。
美食爱好者 饶红梅:每年清明节前后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你像这个艾,你看都很嫩很漂亮,只有这个季节才会有这样的东西,田里、山上、河边都有的。
梅姐告诉记者,艾草具有驱寒暖胃、通经活络的功效,对于勤劳淳朴的客家人来说,艾草全身都是宝。清明时节吃艾糍、暖身体是客家人的传统习俗。制作艾糍是一件费时又费力的事情,首先摘艾叶要选最上面最嫩的部分,这样做出来的艾糍香味才会更浓郁。
美食爱好者 饶红梅:水开了就倒点油下去,然后把艾放下去,在你煮的过程中,不要盖盖子了,一盖盖子就黄了。
经过高温水煮,艾叶散发出清新独特的香味。
美食爱好者 饶红梅:现在的艾已经煮好了,起锅了。直接把它放在冷水里,然后它就不黄了。
把煮好的艾叶和糯米、粘米混合,加入适量红糖或白砂糖,充分揉搓,直到面团柔软均匀,然后分成一个个小剂子,包入准备好的馅料。

美食爱好者 饶红梅:最原始的就包姜汁,大家口味一直在改变,之后就有花生芝麻味,然后还有一个是原味,原味是里面什么都不放的。现在我们又把艾放在这里,又包什么茄子、萝卜干、酸菜,根据个人喜好来加。
包好的艾糍放入蒸锅大火蒸十五分钟左右便可出锅。温度赋予了艾糍新的生命,刚蒸好的艾糍颜色透亮、圆润饱满,既有艾草的天然香气,又有糯米的香甜,软糯清香。放置片刻,艾糍黏度下降,就是品尝它的最佳时间,一个个碧绿的小团子充满着春天的气息,在这温润潮湿的季节吃上一口,唇齿留香,祛寒散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