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星星,女,1993年出生,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现就职于南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疫情防控期间,她主动放弃陪伴父母,奋斗在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线,作为疫情防控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评估组的副组长,无论何时何处,都以最快的速度前往患者的病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复工复产期间,她主动响应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支援东莞抗“疫”的号召,每日走访督导企业科学有序复工复产。
主要事迹
2017年,何星星,这个短发小姑娘来到南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始了她梦寐以求成为白衣战士的疾控征程。3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全市的传染病防控工作。2020年初,她放弃了原来打算利用春节陪伴父母和商量婚姻大事的机会,坚持奋斗在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线,不畏惧风险,主动请缨支援东莞,加入到东莞流行病学调查队伍中去。同事们都说她是疾控中心最美的花,她却说她是花托,像星星一样只有在星空才能发出光芒。 无所畏惧,做勇往直前白衣战士 何星星,一位90后姑娘在南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期间,一直致力于传染病防控,为全市传染病监测,指导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工作,聚集性疫情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工作,同时负责我市艾滋病防治管理工作。传染病防控工作没有朝九晚五、不分白天黑夜、更不用提礼拜双休,24小时待命,时刻准备着,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何星星的工作经常会跟学校打交道,指导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治,培训老师识别学生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对老师、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传授疾病防治知识。因为经常跟学校有来往,老师们都亲切的称呼她为小何,走在路上,认识她的同学会叫她“小何老师”。 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 疫情防控期间,何星星毅然决定拿起手中的纸和笔,奋斗在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线,与疫情赛跑。作为疫情防控医疗救治运作闭环中重要一环流行病学评估组的副组长,无论身处何地,手头上做着什么工作,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她总是以最快速度前往患者隔离病房,与可疑病例零距离接触,开展可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她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一站就是1小时,有时甚至超过3小时。即便如此,为了跑赢疫情,结束完流调后,她简单吃上几口快餐,便立刻开始数据整理及报告撰写,为下一个环节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组提供精准的人员信息。 何星星每天结合多方收集的原始数据,整理出我市防控策略方案中的数据支撑初稿。针对全市湖北返雄人员、“十三个重点疫区返雄人员”医学监测情况、各医疗机构发热病例监测等原始数据,进行整合后再分析,包括地区、时间、年龄、就诊等分布情况,来研判疫情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变化趋势。综合评估我市重点防控区域及确认重点人群监测对象,为指挥部合理作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但她从不抱怨。 “90后”勇挑重担 驰援东莞抗“疫”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出支援东莞抗“疫”的号召后,“90后”何星星第一个报名请战。“90后是青年一代,正是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我觉得我有义务、有责任、有能力去驰援东莞。”3月1日,何星星接到援莞通知,当晚就跟随由全省165名公共卫生人员组成的疫情流调队伍赶赴东莞集结,经应急培训后分派到了望牛墩镇。在支援东莞期间,何星星和所在的团队每天都要走访督导20多家企业。 何星星说,随着我省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数以百万计的务工人员回流到东莞,“外防输入”的压力陡增,“我们要去各个工厂企业,检查和指导它们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科学有序开展复工复产。” 大量外地务工人员回到东莞,各企业开工的机器声相继响起,何星星忙得脚不沾地。消杀、流调、采样……整个闭环的工作都要参与。“其实没有什么害不害怕,就觉得天啊,我要去贡献我的力量了!”言语中,何星星充满朝气和自信。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何星星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让青年一代深受鼓舞。巧的是,3月16日,经南雄市委组织部上报,韶关市委组织部审批,最终经省委组织部审核,何星星通过视频连线庄严宣誓,被战“疫”一线火线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 “国家能如此迅速遏制住疫情的扩散,离不开我们制度的优势。在这场疫情中,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先进性、优越性,也有幸见证了大批抗疫一线党员干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舍我精神。”何星星说,这个春天,让她迅速成长,成为了不惧风雨、勇挑重担的“90后”。
来源:南雄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