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大庾岭南麓,毗邻江西,总面积2326.18平方公里,辖18个镇(街道),236个村(居)委会,户籍人口约49万。南雄是“原中央苏区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黄烟之乡”“银杏之乡”“恐龙之乡”“特色竹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还是广东省“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县(市)”“历史文化名城”“林业生态县”。近年来,南雄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省和韶关市决策部署,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面推进南雄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先后竞得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全国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示范县、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领跑县”、全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等二十多个省级以上竞争性项目和荣誉称号,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充足。202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9.49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22亿元、增长0.3%;第二产业增加值35.28亿元、增长2%;第三产业增加值74.00亿元、增长2.1%。三产产业结构为26.9:23.6:49.5。
南雄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时为百越地,战国属楚,秦属南海郡,两汉为南野县,三国时属吴国卢陵郡南野县。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置浈昌县,南汉乾亨四年在浈昌县置雄州,宋开宝四年置南雄州,明洪武元年置府,清嘉庆十二年改为直隶南雄州,民国时改为南雄县,隶属广东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袭不变,1996年撤县设市。南雄革命历程辉煌,1930年划归中央苏区管辖;《毛泽东选集》中提及的“水口战役”在此打响;红军长征后,项英、陈毅、陈丕显在南雄开展了三年游击战争,陈毅元帅在此写下著名的《梅岭三章》;1939年冬,中共广东省委迁驻南雄瑶坑,领导了全省的抗日救亡运动。2010年,南雄市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
南雄交通区位优越。南雄历来有“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和“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之称,自唐代名相张九龄奉旨开凿驿道后,就是岭南通往中原之要道。近年来,南雄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南下主通道,融入大湾区交通网络,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成功创建第二批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广东省第一批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现在,广东的主要出省通道——韶赣铁路接轨京九铁路、京广铁路,韶赣高速公路、雄信高速公路、G323线、S342线贯穿全境,通用机场列入全省布局规划,四通八达的地方公路构成了南雄快捷便利的交通网络。从南雄到韶关新港码头90公里,到韶关丹霞机场、韶关高铁站、江西赣州黄金机场仅约1小时车程,到广州、深圳3~4小时车程。南雄已成为粤北和华南地区进入华中、华东地区的“桥头堡”,交通环境日趋成熟,并逐渐融入珠三角和湾区三小时生活圈。
南雄物产资源丰富。主要资源有地热、矿产、森林、水力、药材等。现有耕地总面积3.74万公顷,林地面积15.84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117.8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6.08%;毛竹总面积达50万亩,是广东省毛竹的主要产区之一;银杏共有20多万株,是国内纬度最低的天然银杏生长区域、广东省唯一的银杏主产区,南雄银杏入选中国县域品牌20强。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花生、大豆,是国家和省双料“产粮大县”“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县”“国家首批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粮食年播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0万吨以上,“金友有机米”“金友有机米露”“金友贡米”“金友美香粘”“金友油粘米”荣获省高新技术产品称号。主要经济作物有黄烟、银杏、田七、罗汉果等。黄烟作为南雄市支柱产业,已有300余年种植历史,烟叶品质上乘,在国内外具有极高知名度,最高峰时期烟叶规模达60余万担,占据广东省烟草市场的“半壁河山”,被国家烟草专卖局列入全国现代烟草农业整县推进单位,2024年种植黄烟7.9万亩、收购烟叶21.8万担。主要特产板鸭、香菇、冬笋、腐竹等,南雄板鸭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南雄旅游资源丰富。南雄旅游名胜古迹众多,境内共有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30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五色生辉”的格局:“古色”指珠玑古巷、梅关古道、千年古塔、千年古村、恐龙古迹等景点,2023年2月我市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红色”指瑶坑村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旧址、水口战役纪念公园等景点,2019年南雄被列入全国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绿色”指帽子峰森林公园、孔江国家湿地公园、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等景点;“金色”指千年银杏树王、坪田古银杏群、帽子峰银杏景观等景点;“蓝色”指青嶂山温泉度假村、龙华山温泉等景点。其中珠玑古巷·梅关古道荣获“首批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及全省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殊荣,梅关古道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梅关古驿道保护利用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帽子峰旅游景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帽子峰林场成功创建省级水利风景区,云峰山森林康养基地、泉水谷森林康养基地列入省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名单。南雄被授予“中国姓氏文化名都”“中国银杏之都”称号,两度入选省旅游创新发展十强县(市),成功入选第三批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被推介为“全国9个最美银杏观赏地”之一,“银杏染秋”被评为省最具影响力旅游品牌,银杏染秋——秋的盛宴之旅南雄两日游线路被评定为广东省四季美食旅游精品线路(秋季主题)。
南雄发展态势向好。近年来,南雄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紧抓重点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机遇,主动对接、跟跑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争当全省苏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一是工业发展势头强劲。现有工业企业439家,规模以上企业91家;高新技术企业49家,专精特新企业33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企业7家),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3个,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3个,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7个。2024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83.27亿元、增长2.2%,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5.48亿元、增长11.4%。从行业分类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是当前我市的三大支柱性行业。从地域分布看,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省级高新区)是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园区规划总面积3.73万亩,已开发建设1.39万亩,2024年成功通过广东省第一批(4家园区)化工园区复核。现有入园企业共166家,其中试、投产企业108家,规模以上企业74家,亿元企业13家,形成“一园三片区”产业发展体系。其中,先进材料片区以树脂、涂料、助剂等精细化工先进材料为主导产业,涂料产业集群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材料制造片区以林业生物、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为主导产业,绿色植保产业片区被列入全国31个发展农药产业重点园区之一,以绿色植保为主导产业。二是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创建丝苗米、南药、丝苗米产业园(扩容提质)三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生猪产业园入选2023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入库重点推荐名单,成功列入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名单、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县”名单、首批全国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全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县、“全省‘社村’合作试点县”。2024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52亿元、增长0.6%。三是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成功举办10届姓氏文化旅游节、6届“重走长征路”徒步活动,打造了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6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加快电商产业发展,创建“广府珠玑”区域公共品牌,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被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两次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成为全省唯一两度上榜的县(市、区),入选第一批国家县域商业行动示范县、第一批国家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领跑县”。2024年,接待游客107.55万人次、增长17.3%,旅游综合收入10.82亿元、增长17.9%。
南雄城乡生态宜居。近年来,南雄市坚持“产城融合、人文互动、山水共生”原则,围绕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立足特色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粤北门户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成功列入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市、区),获评2023年度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进位类县优秀等次。北城新区加快建设,北城大道、崇贤大道等主干道贯通城区,中医院、法院搬迁至北城新区,北城区托幼一体化、商住商业综合体建设统筹推进,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更加完善。雄州公园、三影塔广场、一江两岸、繁荣市场、灯光球场等完成升级改造,博物馆新馆、迴澜门遗址公园建成开放,雄州廊桥、智慧停车、人民医院感染科改扩建、市中等职业学校搬迁建设等项目投入使用,城市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深化“街长制”网格化管理,成功续创省级文明城市。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成功列入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建成粤赣驿道乡村振兴示范带(珠玑段)等三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实现集中供水、通自然村村道、村内主干道硬化、卫生厕所,以及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列入全省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作首批示范县创建名单,入选全省推进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电网及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被列为省、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全市208个行政村100%实现“村村通光纤”、5G覆盖率达到100%。创新开展乡村治理工作,文明幸福家庭积分评比试点工作作为省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上报农业农村部。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和国家储备林项目,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银杏产业分会落户南雄,广东孔江国家湿地公园成功获评国家重要湿地,红砂岭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入选全国山水工程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之一,上榜2020中国净水百佳县市。
南雄发展环境良好。多年来,南雄市花大力气抓好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不自满、不松动、不畏难,心无旁骛推动南雄跨越发展,是南雄市上下的思想共识,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能干净干事,是干部队伍的最大特点,也是南雄能实现跨越发展的最大信心所在。一直以来,南雄坚持将“服务投资者”作为招商引资软环境的核心要素,按照“一切为了投资者,一切为了企业”的理念,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政府投资审批类、企业投资核准类、企业投资备案类项目审批时限由规定的20天、60天、5天分别压减到3天、1天、1天。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跨域通办”等服务模式,实现市镇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全覆盖,新办企业实现全流程“一网通办、一窗通取”,实现商事登记“24小时不打烊”,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0.5个工作日,市政务服务大厅顺利通过省标杆大厅复评。严格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保姆式”服务,真正做好企业的“贴心人”、当好企业的“服务员”。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南雄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南雄市关于促进植保产业园签约项目开竣工投产的五条奖励措施》等系列政策,加大企业支持和服务力度。南雄人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安居乐业,良好的社会风气为企业家投资创业提供最优质的发展环境。南雄“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氛围得到广大客商的充分肯定,“南雄服务”成为金字招牌。
南雄百业竞兴,商机无限,正以宽阔的胸怀、崭新的姿态,延揽八面来风,召唤四方宾朋。真诚欢迎海内外朋友前来旅游观光、投资置业、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