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南雄要闻

志愿春风暖万家 文化深耕结硕果
南雄市文广旅体局以志愿服务力量推动文化惠民走深走实

时间:2025-03-27 19:48:00 来源:南雄市融媒体中心 曾诚 叶呈玉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浈凌大地,红色热土。原中央苏区县南雄市以其深厚的革命基因与文化底蕴,始终将“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的理念深植于城市发展的脉络之中。作为这一理念的重要“实践者”,近年来,南雄市文广旅体局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志愿力量,以氤氲书香的图书馆、呈现历史的博物馆、活力迸发的文化馆(以下简称“三馆”)为文化惠民主阵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献上丰富多元的文化盛宴,将志愿服务的点点星火,汇聚成照亮群众文化生活的温暖之光。

文化惠民志愿服务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jpg

  据统计,2024年,南雄市“三馆”累计开展“i志愿”活动110场次、其他志愿服务活动超200场次,参与志愿者5000人次,服务时长达1.2万小时,志愿服务人数逾8万人次。   

  党建领航凝共识  群众共建汇同心   

  “志愿服务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公共文化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非常注重如何让群众更多更深入地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中来。”南雄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梁琴用一句话概括了“三馆”志愿服务体系的要义。     

  近年来,该局立足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以“‘三馆’联动”为基础框架,构建起“统一管理、分馆运作”的志愿服务体系,通过党建引领、服务保障、项目打造三大抓手,激活全民共建文化服务的“一池春水”。

  南雄市文广旅体局将志愿服务纳入党员评价体系,鼓励党员干部利用周末、节假日参与基层服务。“在社区教老人用智能手机查阅图书,在乡村舞台搭台布场……党员志愿者既是服务者,更是‘红色纽带’。”梁琴说。在“党建+志愿服务”模式下,该局及“三馆”的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年均下沉社区、镇村开展活动超百场。

文化志愿者开展卫生清理活动。.jpg

  例如,南雄市文化馆党员干部牵头组织“学雷锋日植树活动”,将生态保护与文化宣教结合;南雄市博物馆党员志愿者带头参与红色展厅讲解,带动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南雄市图书馆精心筹备并组织志愿者进校园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送书活动志愿服务。     

  在群众参与机制上,倡导“人人都是文化主角”。“三馆”通过“i志愿”平台、“三馆”微信公众号发布活动及定向招募、活动邀请等方式,吸引青少年学生、教师、退休干部职工、自由职业者、文艺爱好者等多元群体加入,形成“老中青”三代志愿者梯队。

  南雄市文化馆馆长廖莎说道:“群众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参与幕后工作的组织者,实现从‘旁观者’到‘主人翁’的转变,大家对文化活动就有更深入的参与感、体验感,自然就会更加认同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

  “在‘苏区少年说’的培训团队中,有一位退休的历史教师,他原本只是一名博物馆的讲解志愿者,后来主动要求加入‘苏区少年说’培训团队,到如今已经带出了20多名优秀的小讲解员。”南雄市博物馆负责人陈文沛补充举例。     

  近年来,南雄市文化馆以“艺益学堂”为核心,以文艺下乡为行动点,吸纳专业演员、文艺爱好者组建志愿服务队,在学雷锋志愿服务精神引领下,这支队伍活跃在各类文化活动现场;南雄市图书馆联合学校、社区成立志愿服务队,每年寒暑假期间面向该市少年儿童开展“小小图书管理员”社会实践活动,搭建未成年人服务社会的平台,培养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南雄市博物馆通过与南雄市教育局、共青团南雄市委等单位联动,由各中小学推荐优秀志愿者报名参加,积极打造“苏区少年说”红色文化小宣讲员团队。     

  据了解,“三馆”现已建立起规范的管理机制,对志愿者的吸纳、培训、管理等进行明确规定,并通过“i志愿”平台实现志愿团队的网络化管理及活动发布、时长记录、评价激励全流程规范化管理,确保服务的规范化和高效化。   

  服务培训强支撑  织密志愿惠民网   

  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专业化培训、人性化保障与长效化激励。“三馆”通过构建“培训-保障-激励”全链条支持体系,为志愿者解决后顾之忧。     

  “三馆”针对不同岗位设计了阶梯式培训课程。基础层面是面向普通志愿者开展礼仪规范、秩序维护等通识培训。如南雄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会向志愿者讲解图书馆志愿服务的应知应会,包括参加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上岗流程、服务规范及注意事项等,并带领志愿者进行图书管理的现场指导,向其介绍图书馆相应设备如自助借还书机、图书检索机、电子借阅机等的使用方法和书籍排架、整理的规则。

南雄市图书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 .jpg

  专业层面则如南雄市博物馆对“小小讲解员”的红色历史知识储备、讲解技巧进行实训,红色文化小宣讲员需通过理论考试、实地演练、礼仪考核三轮筛选才能上岗,确保讲解内容兼具严谨性与感染力。2023年至今,经该馆培训合格上岗的“苏区少年说”红色文化小宣讲员已有80名,累积开展志愿讲解服务600场次,服务群众约3.6万人次。     

  同时,“三馆”为志愿者免费提供服装、道具、餐饮等,参与大型活动还会额外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如南雄市文化馆组织志愿者下乡演出时,除随团配备医护人员外,还会为志愿者投保单次活动险,并做好基础的饮用水及用餐保障。     

  在公共文化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建设方面,除了省、市既定的志愿服务表彰机制外,“三馆”在南雄市文广旅体局的指导下,通过常态化开展“最美志愿者”季度评选、“星级讲解员”年度考核等评优树典活动,构筑起“省-市-县-馆”四级荣誉表彰体系。

  其中,南雄市图书馆创新实施的“志愿服务积分银行”成效显著,将服务时长转化为文化福利积分,可兑换特色文献借阅权限、非遗手工制作课程及文创产品,形成奉献与回馈的良性互动生态。

  通过表彰活动和宣传,提高志愿者的社会认可度和荣誉感,激发他们的服务热情。“一名志愿者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就能影响一个社区,荣誉激励的辐射效应远超我们的想象。”南雄市图书馆副馆长温明萱说。     

  据统计,目前“三馆”“i志愿”平台注册志愿者约400名,服务时长超50小时的有73人,星级志愿者15人,获评韶关市“最美志愿者”称号23人,获评省级“五星志愿者”7人。   

  “三馆”品牌彰特色  文化润民结硕果   

  在南雄市文广旅体局的统筹推进下,“三馆”以品牌项目为抓手,将志愿服务深度融入红色传承、文艺惠民、阅读推广等各方各面,打造特色品牌,让文化服务可感知、有温度、能持续。   

  南雄市博物馆:“苏区少年说”让红色历史“活”起来

  自2022年新馆开放以来,南雄市博物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共文化场馆的教育功能,在落实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的同时,打开工作思路,把南雄红色资源与志愿服务工作特点巧妙结合起来,创新学习教育手段,策划并实施了许多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活动。

  在“博物馆热”的新趋势下,把党史学习教育、传统节庆文化、红色宣教工作不断做活、做新,一系列活动广受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其中,“苏区少年说”项目获评为省级“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成为南雄市文化志愿服务的一张亮眼名片。

南雄市博物馆志愿者协助观众入馆).jpg     

  “同学们,这张照片记录的是南雄保卫战的激烈场景……”在南雄市博物馆展厅内,红色文化小宣讲员正为参观者讲述南雄红色历史。作为该馆的核心品牌,“苏区少年说”通过“选拔-培训-实践-考核”闭环机制和理论教学、实地观摩、礼仪训练、分组演练、实战考核的五步培育法,年均培养约50名青少年学生讲解员。

  依托《雄关漫道——广东南雄革命历史陈列》展厅,小宣讲员们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出色的表达能力,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将那些红色革命历史深深地印在观众的脑海中。“孩子的讲解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童真感染力,这是专业讲解员难以替代的。”陈文沛说。自2023年以来,该团队已累计服务群众3.6万人次。     

  优秀志愿者谢欣于2023年被聘为“红色文化小宣讲员”,“我是通过南雄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博物馆志愿服务宣讲员招募令知道这个活动的,在博物馆内做过86次讲解了。”谢欣自豪地说。她还先后荣获韶关市法治文化节普法小使者技能比赛二等奖、韶关市第五届小小讲解员大赛复赛三等奖等多个奖项,是“苏区少年说”团队中的“明星讲解员”。   

  南雄市文化馆:“艺益学堂+文化下乡”贴近群众生活   

  南雄市文化馆依托总分馆制,按照“一个总馆+多个分馆+若干个服务点”的模式,持续深入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在南雄18个镇(街道)建成18个分馆54个服务点,贯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并组建了一支充满活力与热情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在各类文化活动现场。

南雄市文化馆志愿者开展“艺益学堂”创意美术培训.jpg     

  由该馆创新打造的“艺益学堂”有力地推动了城乡文化资源共享与传承。“艺益学堂”开设了钢琴、绘画、采茶、广场舞等23门课程,满足不同年龄段群众文化学习需求,服务学员超1.2万人次。“以前在家里跟着网络学,现在在这有老师教,非常感谢文化馆‘艺益学堂’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今年的“艺益学堂”春季公益培训班一开放报名,离退休干部欧阳玉英便迫不及待地报名了八段锦。

  “白天教退休干部采茶戏、八段锦,晚上带中青年跳有氧健身操,周末教青少年儿童合唱和硬笔书法……课程表排得比上班还满。”廖莎笑称。     

  除了在职的培训教师,志愿者在其中也发挥了积极的辅助作用。“音乐爱好者聂勇是‘艺益学堂’的首批志愿者之一,加入志愿者队伍以来,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古琴教学,每次授课前总会提前半小时到教室调试设备、准备教具,做好充分准备。面对个别内向学员时,她善于通过个性化引导激发潜能,曾帮助沉默寡言的男孩逐步敞开心扉,最终成为课堂活跃分子。”廖莎举例说道。    

  同时,南雄市文化馆还组建“文艺轻骑兵”队伍,长期活跃在乡村的舞台,通过歌舞、小品、戏曲等多种表演形式,为农村群众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这支由专业演员与群众文艺骨干组成的队伍,年均开展“戏曲进乡村”约40场,覆盖南雄18个镇(街道)。并且队伍还实行“演+教”模式——每场演出后开设“乡村文艺课堂”,教村民广场舞、采茶戏等表演的基础动作。

已编辑图片

  作为南雄采茶戏传承志愿者,钟秀娥在“戏曲进乡村”项目中化身文化志愿者,她不仅积极走村入户开展预热宣传,通过即兴表演吸引村民关注,还穿梭于台前幕后,既当演员又担剧务。某次演出中,她精准捕捉到老奶奶对唱腔的困惑,用生活化讲解让传统戏曲“听得懂”,赢得真诚点赞。

  “南雄采茶戏是我们的瑰宝,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乡亲们了解它、喜欢它。看到村民们看完演出后脸上洋溢的笑容,我就觉得一切都值了。”这位戏曲志愿者始终致力于让采茶戏扎根乡土,焕发新生机。   

  南雄市图书馆:“品阅珠玑+苏区红讲堂”双品牌共振   

  多年来,南雄市图书馆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主阵地作用,切实担负图书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不断提高文化服务水平,开拓创新、务实拼搏,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广泛开展有声势、有影响、受欢迎的阅读推广活动,将全民阅读服务触角延伸到各镇(街道)和学校。     

  自2020年创建“品阅珠玑”阅读品牌以来,该馆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参与性强、影响力大的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坚持用阅读积淀城市文化厚度,加强线上线下活动策划,大力推动阅读从“看”的单一形式变化到“听、诵、读”的多元化形式,在拓展全民阅读深度和广度、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营造起人人爱读书、处处留书香的全民阅读浓厚氛围。

  结合传统节假日、“世界读书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成功举办了4·23世界读书日暨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组织“我们的节日”、少儿公益培训、影视荐赏、巧手幻变亲子手工活动、诗歌朗诵比赛、故事大王比赛、灯谜竞猜等“品阅珠玑”阅读推广活动达700多场次,吸引了逾56万人次参加,表彰奖励“阅读之星”50人,形成了覆盖南雄全市、资源共享的全民“悦”读阵地。     

  作为原中央苏区县,南雄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涌现了一大批革命先驱。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南雄市图书馆已经摸索出适合当地的阅读惠民道路,也一直为传承红色文化,让南雄人民更了解地方历史而努力。

  该馆结合南雄地方红色读物,积极承办苏区南雄革命史宣讲——“苏区红讲堂”,充分利用图书馆平台,并深入到南雄市各个镇村、社区开展活动,辐射范围日益扩大,让南雄人民更加深入了解中央苏区南雄的革命历史,传承发扬好革命精神、奋斗精神。截至2024年底,“苏区红讲堂”已经开展了159期,成为链接公众与历史的重要文化桥梁。

南雄市文化馆开展”莎莎姐姐讲故事“活动.jpg     

  同时,该馆不断打破传统借阅模式,持续创新免费便民服务新举措,将文化志愿服务落到实处。为充分满足基层读者的阅读需求,激发广大群众的阅读热情,南雄市图书馆结合工作实际,利用学雷锋纪念日、全国公共图书馆宣传服务周、“六一”儿童节等时间节点开展送书进校园、送书下乡主题活动,每年不断为学生群体、乡村群众送去文化知识、先进思想,活动共开展150场次,覆盖南雄全市18个镇(街道),送出文献约5万册,惠及群众达10万人次,已日益成为全面助力“百千万工程”的民心工程,成为深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助力。“我们送的不仅是书,更是阅读的种子。”温明萱说。     

  在浈凌大地奏响文化惠民新乐章的过程中,南雄市文广旅体局以创新实践书写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生动答卷,展现了以志愿服务力量推动文化惠民走深走实的全新态势,大大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馆”打破体制壁垒,从组织建设的“多元共建”到服务保障的“专业筑基”,从品牌项目的“百花齐放”到群众参与的“星火燎原”,以志愿服务为支点,撬动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全面升级。

  未来,该局将持续深化“‘三馆’联动”机制,进一步强化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与服务保障,着力打造更多更具南雄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品牌,让文化惠民之光照亮红色南雄的每个角落。


扫一扫
关注
扫一扫
打开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