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南雄要闻

南雄市:点亮乡村振兴“高光时刻” 为“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时间:2025-02-25 11:14:04 来源:李思番 邹浩林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2024年,南雄市牢牢守住“两条底线”,以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为抓手,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点亮了一个个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光时刻”:全市粮食产量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突出政府主导,持续保障粮食稳产增产

  近年来,该市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做深做细做实粮食生产各项工作,出台《南雄市粮食生产奖补方案(2024—2025年)》,持续推进全国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建设,投入1100万元对34个行政村8万亩以上酸化耕地进行治理,有效提升耕地质量。因地制宜推进2024年南雄市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全年总投资4.37亿元,完成任务面积14.03万亩,占韶关建设任务的84.37%,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全年完成粮食种植总面积52.83万亩、单产400.06公斤/亩、总产量21.14万吨,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

  突出集聚经营,持续发展乡村农业产业

  近年来,该市紧盯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目标,突出抓好农业“六化”。一是以规模化为支撑点,精心打造12个连片1000亩以上的“千亩方”宜机化示范点,带动耕地成方连片、规模种植;二是以组织化为切入点,新增培育县级合作社5家、县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三是以标准化为着力点,全市水稻“三控”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等主推技术到位率100%,农机总动力达49.25万千瓦,在韶关各县市区中排第一。四是以智能化为创新点,建设450亩的智慧农田示范区,打造出南雄首个数字化、智慧化粮食生产示范田,辐射带动周边农田面积约5000亩,推动农业数字化提质。五是以品牌化为突破点,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新认证绿色食品2家2个产品,新增5家农业经营主体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南雄嘉宝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六是以产业化为落脚点,持续推进南药、丝苗米(扩容提质)两个省级现代产业园建设,累计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17亿元,推动南药、丝苗米产业全环节不断完善,联动形成链式集聚效应。

  突出镇村参与,持续推动农民集体增收

  该市牢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坚持“镇每季、村每月”排查机制,防止返贫保险累计理赔393人次121万元,防返贫工作经验被省农业农村厅推广学习借鉴。同时,以典型村创建培育为契机,累计投入4.3亿元,为23个省级典型村谋划实施产业项目155个,持续吸纳本地就业人口695人,人均增加月收入2500元,推动省级典型村平均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22年的40万元提高到70万元。

  此外,该市还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牵引,成立镇级强镇富村公司18家、村级公司29个,创办共富车间34个,实现营业额28379.02万元,利润3896.87万元,向村集体分红211.37万元,带动全市208个行政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到15万元。

  突出以点带面,持续强化示范片区建设

  近年来,该市持续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打造“古巷新村”“红层沃土·缤纷湖珠”和“粤赣驿道”三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动沿线2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达到30万元。启动南雄市“银杏染秋”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持续推动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同时,全面提升乡村绿化水平,打造2条绿美乡村示范带和312个乡村绿化示范点,充分挖掘当地红色故事、民俗文化、自然景观等资源。

  该市还深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年累计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群众等超10万人次,开展村庄清洁行动6000余次,开展“三线”整治240余千米,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近2000吨,不断擦亮南雄美丽乡村“底色”。

  突出要素保障,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该市稳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完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抵押、有偿使用及自愿有偿退出等探索性任务,全年农村宅基地建房申请审批通过674宗,审批建房面积共计109.44亩。同时,顺利完成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全量完成4194个问题图斑的处置、整治和销号,整治成效明显。此外,还稳妥有序开展“三权”抵押融资工作。在韶关率先落地土地经营权登记颁证和抵押融资,成功打通农村土地经营权“颁证登记-贷款申请-抵押授信”融资路径。


扫一扫
关注
扫一扫
打开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