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南雄市医共体总院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我市医共体建设迈入新的发展轨道,市、镇、村医疗资源将高效整合成一盘棋、一张网,这是我市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健康南雄”向纵深迈进的重要实践。
202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决策部署,以党建为引领,以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全市医疗服务能力和全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市人民医院成长为韶关市唯一一家符合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单位,市中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在韶关市县中医医院排名第一,市第二人民医院在粤北人民医院的全面托管下快速成长;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正逐步形成,医共体改革成效在韶关、在全省均走在前列。
林小龙指出,南雄市医共体总院的成立是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举措,标志着我市医共体建设迈入新的发展轨道。他强调,医管委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加强党的领导,健全管理机制,保证医疗改革方向正确。要在两年前医共体探索的经验下,不断深化制度建设,不断推进改革,树立“一盘棋”思想,并坚定不移不打折扣地执行。要主动担当作为,立足实际,建立制定更符合南雄发展,更加本土化、更符合党中央精神的制度。要加强能力建设,加快人才队伍培养,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做大做强专科、做优做精服务,确保医共体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南雄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南雄市医共体总院的成立,旨在进一步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将全市、镇、村医疗资源高效整合一盘棋、一张网,实现全市医疗资源各要素高效整合、流动、应用,加快构建“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充分完善行政、人员、质量、财务、药械和信息“六统一”管理,补齐公共卫生短板、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更好造福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