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举办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工作培训会议,南雄市在会上作先行先试经验交流。
南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邓保卫在会上介绍道,今年来,南雄市以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区域为契机,积极推动形成一批具有本地特色、助推城乡建筑风貌提升的工作做法,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强化规划引领,打造示范项目。作为“广府原乡·红色苏区”环珠玑省际边界高质量发展区,南雄立足本地资源禀赋,规划打造5条(红层沃土、李来沃往、银杏染秋、缤纷湖珠、粤赣驿道)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精品段,推进农村分布式光伏建设与农房风貌有机结合,推动乡村能源革命和整体风貌提升。落实省“风貌优先、光伏赋能”的要求,选取珠玑镇灵潭村、邓坊镇邓坊村、乌迳镇官门楼村3个典型村先试先行,打造示范。截至目前,已由广发能源公司采用协议租赁模式,完成3个试点村农房屋顶光伏改造28户,建设面积约3113平方米,安装光伏板1120块,合计装机规模约711.2千瓦。
做好“三个坚持”,形成多元合力。坚持村民自治,做好增量管控,编制各类规划指引,提供给新建或改建农房的村民和遴选的优质光伏开发企业做参考,并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做到规划先行;坚持分类施策,做好存量提升,针对不同情况给出不同形式的做法和要求,采用增加方通檩条、铁艺围栏等形式进行美化整治,确保存量分布式屋顶光伏样式与农房风貌相协调且不存在结构安全隐患;坚持多方助力,做好资金筹措,通过上级补助、本级出资、村民自筹和企业补助多方助力,在筹措资金上广开源路,激发群众主动参与积极性。
合理安排布局,全面推进建设。全面调查各类公共建筑、园区建筑、城镇居住建筑、农房、市政公用设施等光伏开发资源以及电网基础设施情况,研究明确可开发的“光伏+建筑”项目和装机规模,分类制定试点项目清单。一是农房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所有镇街按照试点村的做法要求逐步全面推进实施,目前已建成屋顶光伏面积约12万平方米;二是城镇居住建筑、公共场所等分布式光伏建设,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对城镇居住区建筑屋顶进行光伏开发建设,收益用于老旧小区物业费等;对停车棚、简易商铺、连廊、公园凉亭等公共建筑进行光伏开发建设,构建多维度、立体式“光伏+建筑”格局,进一步提升农房风貌管控实效;三是工业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由工业企业自主遴选项目开发主体,合作开展投资、建设和管理,进行工业建筑屋顶光伏开发。
加强后期管护,提供产业支撑。建立市级统筹、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实施全过程联合监管;采取“一站式”并联审批流程,简化项目备案手续;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运维”的原则,由项目开发主体完善运行维护机制,落实后期运维责任;电网企业密切配合,保障屋顶光伏“应接尽接”、年度滚动;加强重大项目培育和产业链招商力度,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协调政策性银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保险公司为光伏发电项目提供保险服务,降低投资风险。
下一步,南雄将继续砥砺深耕,通过“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区域示范村、精品段、示范带的农房风貌管控建设,带动南雄市整个城乡风貌大提升,产业大发展,力争探索出一条模式“可复制、可推广”,成果“立得住、叫得响”的“光伏+建筑”高质量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