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关于南雄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时间:2014-06-05 16:26:00 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2013221日在南雄市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南雄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王友华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市紧紧围绕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深入贯彻落实“不自满、不松劲、不畏难”的井冈山务虚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树正气、强责任”活动为契机,全面实施“一个目标五大战略”,大力推进“三个十”工程,突出抓好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经济社会总体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向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全市上下继续朝着“十二五”规划的预期目标稳步前进。

(一)经济加快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2年,我市经济加快发展,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6.8亿元,同比增长14.5%,高出年度计划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1.9亿元,同比增长6%;第二产业完成29.1亿元,同比增长25.5%;第三产业完成35.8亿元,同比增长11.3%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47个百分点、8.06个百分点、4.9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由2011年的26.5:31.5:42调整为25.2:33.6:41.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内在质量和效益得到提升。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园区引擎作用进一步突显。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80.2亿元,同比增长31.2%,高出年度计划3.2个百分点。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1.2亿元,增长30.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65.1亿元,同比增长43.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7亿元,同比增长38.8%。园区工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2012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6亿元,同比增长50.3%;实现工业增加值11.8亿元,同比增长51.5%。目前,产业转移园一期园区入园企业100家,试投产企业58家;其中,规上企业48家,新增13家。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二期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已完成征地5000多亩,平整土地2600多亩,招商工作积极推进。园区连续第二年荣获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

(三)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36亿元,同比增长6.2%,高出年度计划0.2个百分点;农业增加值21.9亿元,增长6%。其中,黄烟产业完成收购31.3万担,收购金额3.3亿元,同比增长12.1%。全市水稻产量20.5万吨,同比增长3.3%。花生产量2.4万吨,增长6.4%。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增长5.3%10.3%6.8%6.1%12.6%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打造了江头镇武岭金银花及花卉等七个现代农业精品园区。现代烟草农业、特色养殖等农业“六大”基地建设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力度加大,农业生产安全进一步保障。以名镇名村示范村和“一事一议”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路面硬化、村庄整治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四)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我市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43个,其中新建项目18续建项目25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0.7亿元,全面完成年度计划。其中,列入省、韶关重点建设的三个项目:东莞大岭山(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已列入省重点项目)、龙华山国际星级温泉休闲度假中心、绿洲公司引进全自动纸餐具生产线技改项目,共完成投资22.2亿元。彤置富水泥项目完成投资2.1亿元。奥威斯大道竣工通车,韶赣铁路南雄段进展加快,南雄·东方(大润发)广场破土动工,“广东奥威斯乐园”项目奠基开工。总投资1430万元的古市、珠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部完工,并通过省、市验收。总投资1100万元的珠玑镇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项目全面完成。“国家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290万元。在项目建设的拉动下,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亿元,同比增长13.2%,高出年度计划3.2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旅游经济蓬勃发展。广泛深入开展“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商贸经济发展势头不减,全市新增限上商贸企业8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9亿元,同比增长16%2012年,我市完成了《南雄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南雄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打造“广东省旅游强市”和“粤赣边际旅游度假优选地”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旅游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珠玑旅游大道、梅关古道战壕修复、奥威斯大道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珠玑古巷停车场、游客中心、奥威斯乐园等旅游项目进展顺利。成功举办了“珠玑巷姓氏文化节”、“梅岭梅花节”、“中国旅游日”等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旅游推介力度进一步加强。“珠玑古巷·梅关古道”荣膺国家4A级景区,帽子峰林场被评为“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珠玑古巷姓氏文化节获评“最具影响力广东县域民俗文化节庆”,旅游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全市接待旅游人数172.6万人次,同比增长28.6%;旅游收入实现12.2亿元,同比增长33.7%

(六)财税收入稳定增长,金融信贷运行稳健。2012年,我市财政运行平稳,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12.2%;财政总支出为15.3亿元,同比增长14.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亿元,同比增长17.7%,高出年度计划4.7个百分点。地税收入完成3.6亿元,同比增长7.9%;国税收入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26.2%。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5.4亿元,比年初增长14.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59.9亿元,比年初增长16.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3.1亿元,比年初增长23.2%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保障日益加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育强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百顺、江头、全安、乌迳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教育“四大民生”工程建设快速推进,新全安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已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全民医保水平大幅度提高。“新农保”、“城居保”参保人数分别达15.9万人、0.5万人,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工作有序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荣获国家人口计生委授予的“全国阳光计生示范单位”称号。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实施,珠影文化广场项目基本完工。基层文化站标准化建设成果显著,珠玑镇文化站被评为省特级文化站。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明显,湖口镇回龙寺塔、百顺镇溪头塔和南雄府学宫大成殿被列入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龙船歌》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火龙》和《龙船歌》传承人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就业形势进一步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22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02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2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三年任务基本完成。“三打两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现8219元,同比增长1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1.5万元,同比增长14.5%蔬菜大棚、冷链设施和平价商店“三项建设”覆盖城乡,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2012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产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多元支撑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精细化工、陶瓷建材、竹浆制造、热电能源四大主导产业发展不够均衡;二是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明显不足,转型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标志性项目依然较少,投资增长的基础及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农业现代化水平依然不高,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民增收的渠道仍然较少;四是社会事业发展较为缓慢,改善民生任务仍然繁重。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正确认识和对待,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推动我市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在这至关重要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市仍然面临着新老矛盾交织、挑战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

从国际环境看,一方面,全球经济仍处于调整期,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尚未牢固,国际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全球产业链正重新调整布局,发展中国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共识更加坚定。

从国内环境看,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开启了继往开来的发展新篇章。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路更趋明显,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不会改变,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保持,改善民生的决心进一步增强。同时,更加严格的土地管理和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逐步推行将进一步压缩投资空间,挤压增长水分,成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缰绳”。

从区域环境看,产业转移方兴未艾,区域合作不断加强,广东省《关于促进粤北山区跨越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逐步实施,都为我市跨越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了新机遇。同时,山区各县市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对我市争当山区科学发展排头兵增添了新压力。

从自身情况来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好,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多。一是产业转移工业园已成为带动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期园区提速见效、二期园区快速推进”将为我市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二是《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把我市列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我市将获得更多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三是一大批农、林、水、城市基础设施、旅游等民生工程的开工建设及奥威斯乐园等大项目的落户,将有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四是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硕果累累,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发展潜力进一步显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持续增强。五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大大激发了我市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动力进一步增强。

基于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及我市发展基础的分析,综合考虑我市发展需要和可能,并与中央、省、市的预期目标和我市“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提出我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安排如下(详见附件):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1%(工业增加值增长25.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5%

——农业总产值增长5.2%,达到40亿元;

——工业总产值增长26%,达到10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以上;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0%,达到1148万美元;

——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达到1700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达到9100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9‰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201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坚持以园区建设为中心,做大做强工业主导产业。始终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围绕“抓集聚、促产业”思路,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着力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加快完善一期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大力推进南雄国际会展中心、化工原材料和产品IT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二期园区建设,加强与韶关太保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沟通协调,全面落实“南雄市2012年招商引资推介会”引进的项目,力争硅酸铝动力电池、海水淡化设备、民用太阳能发电机及电器制造等4大生产性投资项目早投产、早见效。二是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进珠玑纸业异地搬迁工作,加快绿洲纸模、乐华陶瓷、金叶包装等企业的技改扩产步伐,加大彤置富水泥第一条生产线建设力度,推动精细化工、陶瓷建材、竹浆制造、热电能源四大主导产业转型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三是着力强化企业培育。做强做优龙头企业,全力培育阳普医疗、康绿宝(南雄)科技园、金友集团、绿洲纸模、乐华陶瓷等10家大型企业。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打造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中小微型企业群,激发工业经济发展活力。

(二)坚持以投资拉动为动力,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积极主动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准确把握国家、省、市的政策走向和投资方向,抓住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百项工程兴韶关等发展机遇,进一步梳理已进入各种规划的重点项目,做好项目的策划、包装。二是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产业转移工业园、韶赣铁路南雄段、东方(大润发)广场、大福国际名城、文化广场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跟踪落实华电南雄热电冷联供和彤置富水泥项目审批工作,跟进广东奥威斯乐园项目建设。加大韶赣铁路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协调力度,保障项目建设进度。三是千方百计拓展融资渠道。以园区二期作为招商引资主战场,积极引进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知名企业,推进战略性合作。继续加强与韶关金融工作局的沟通,帮扶引导仟邦公司、金友公司筹备上市。加强银政、银企合作,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经济建设,扩大投资规模。

(三)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不断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度,力争完成邓坊农业综合整治项目、黄坑镇田间工程、横江灌区(二期)和梅岭、蛇岭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继续抓好安全饮水工程、农村公路路面硬化、乡村“清洁美”工程等工作,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二是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建设生猪和五黑鸡、特色优质烟草生产、有机米、油茶、农土特加工和中药材等“六大基地”建设发展壮大金友集团、温氏集团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打造金友“优质米”、“有机米”和邓坊上湖“高山李”以及“五黑鸡”等农产品品牌。支持和促进农产品就地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合作,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三是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不断完善小额信贷、农户联保贷款和农业保险等金融服务,加快建设“信用村”、“信用户”,充分调动农民创业积极性。加强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工作,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增加农村劳动就业,促进农民劳务增收。

(四)坚持以扩大消费为重点,努力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一是加快发展旅游产业。不断完善珠玑古巷停车场、游客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加快奥威斯乐园、锦绣花园酒店等旅游项目建设,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以“珠玑古巷·梅关古道”获评国家4A级景区为契机,加快构建“大珠玑”旅游体系,加大景区景点包装、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大珠玑”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加快建设商贸流通体系。加大韶赣铁路南雄站场、东方(大润发)广场、珠玑商贸城、广东省化工原料仓储中心等市场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力度,争取尽快竣工并投入使用。继续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促进我市商贸流通企业联锁经营,逐步完善市场功能和商品流通网络。三是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扎实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规范发展中介服务、汽配维修等行业,营造优质的经营、消费环境。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大力培育消费热点。切实做好农机具补贴家电节能补贴的配套服务工作,进一步刺激农村消费。

(五)坚持以统筹城乡为方向,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步伐。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城镇发展规划,优化城乡发展布局。继续实施城区北移东扩、西建南绿发展战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加快镇村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坚持规划引领,创新规划理念,以规划一体化带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市场体系、社会管理、生态环保等城乡一体化。二是进一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城乡资源。加快推进凌江大道、城市管道燃气项目、乡村公路、“广播电视户户通”、农电体制改革等工程,完善城乡配套功能。加强城镇管理,加大“三旧”改造力度,整治城乡结合部,杜绝“脏乱差”,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三是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和特色村建设,积极打造城镇经济圈。深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支持重点镇村扩大规模,打造一批具有地方风貌、辐射范围大、带动能力强的特色镇村,逐步构建以城区为中心,以乌迳、珠玑、黄坑等三个中心镇为轴线的城镇经济圈,促进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向中心镇集聚。

(六)坚持以生态优先为理念,着力打造南岭生态功能区。一是全面落实《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按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要求,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作为首要任务,建设广东重要生态屏障。认真抓好80万亩森林的封山育林工作,力争完成残次林改造任务2.6万亩,全面完成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任务。二是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全力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突出抓好园区企业“三废”排放的监督管理。加快建设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教育路垃圾压缩中转站等市政环卫基础设施,重点做好农村“清洁美”工程,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继续抓好“三项整治”,严厉打击盗伐林木、非法采矿等行为,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三是大力发展循环与生态经济。积极推进园区企业清洁生产,全面实现工业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发展。鼓励发展白酒产业,大力提升南雄圣莲红景天、飞龙酒厂、古寨沟酒业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发展旅游、农林牧渔产品生产和加工、观光休闲农业等绿色产业。

    (七)坚持以抢抓机遇为主题,全力做好对接大文章。紧扣国家、省、市政策引领,充分发挥“原中央苏区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三块金字招牌的巨大作用,立足实际,超前谋划,积极做好对接工作。一是认真对接《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牢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使命,深入挖掘有利于我市发展的政策内容,用好用足中央和省扶持资金、项目,力争政策措施逐项争取到位,转化为项目落地到位。二是认真对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出台在即,要进一步加大与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各项政策措施的跟踪落实,力求实现后发争先。三是认真对接《韶关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韶关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是韶关作为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重大发展战略,我市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机遇,争取教育、社保、医疗、信贷等方面的更多支持,全面畅通政策、项目、资金的对接渠道,明确责任,抓好落实。

(八)坚持以保障民生为根本,大力推进幸福南雄建设。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村党员创业培训工作。加快推进新八一路小学和新雄州中学建设,力争2013年底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市”验收。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做好低保重新申请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和公平公正。巩固和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成果,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续保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残疾人综合康复中心大楼,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异地重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文化室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继续实施“文化三下乡”服务工作,推进“文化普及行”惠民服务工程,切实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全面实施“阳光计生”,继续开展“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工作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在9.9‰以下。继续推进平价商店等“三项建设”,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抓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力争新增公共租赁房54。继续开展“三打两建”工作,巩固推广“两建”综合试点成果。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强化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监管。加快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保障食品、用药安全。组织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六五”普法、国防教育、“双拥”和预备役工作。

各位代表,我市正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站在新的起点,面临新的任务,谋求新的发展。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打造粤北门户城市、建设幸福美好南雄为目标,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乘势而上,为圆满完成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开创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
关注政务微信
扫一扫
打开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