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114402820069665515/2022-00062
韶关市南雄市审计局
2022-12-02
关于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的思考
2022-12-02

关于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的思考

发布日期:2022-12-02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处理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在审计机关党的建设中,只有坚持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才能锻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使每名党员勇于攻坚克难,冲锋在前,践行“执审为民”,履行“经济卫士”职责,为社会发展大局保驾护航。党建与业务工作就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党建工作可以带动业务工作,业务工作是党建工作的依托。如果脱离党建抓业务很容易迷失方向、忘记初心;如果脱离业务抓党建就会陷入形式主义、本质不实。将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对推动基层审计机关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实现审计全覆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现状

  (一)党建与业务工作统筹不足。从资源配置上看,基层审计机关党建工作仍然存在边缘化现象,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不愿从事党务工作,党务工作者大多为兼职,无专职人员,且党务工作者未经过系统培训,党建能力水平不足,在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方面似懂非懂、似是而非,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实际成效。从工作内容上看,基层审计机关不仅要完成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还要完成当地政府交办的临时工作任务、配合完成异地审计、巡察等工作,而且有部分审计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保障审计工作能按期完成,往往偏向于抓业务,将党建工作视为“软指标”。从考核情况上看,当地政府对基层审计机关年终绩效考核,涉及党建、审计业务、改革事项、信息调研等各个方面,但党建考核更注重对“留痕”文件检查,为党建考核得“高分”,存在部分基层审计机关突击对照党建工作考核细则补资料现象,日常党建工作开展不多、做的不实。

  (二)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举措不多。在激励机制方面,基层审计机关对于党建品牌建设观念不强,对身边优秀模范典型、业务能手欠缺激励措施,未落实党员先锋示范岗、党建阵地建设等工作,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仍然存在“大锅饭”现象,未能有效激发党员干部先进性和创造性。在队伍建设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审计工作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但基层审计机关仍然有少数干部存在接受宴请、收受礼品、失职失责等问题,也有部分同志存在“躺平”“佛系”思想,这反映了基层审计机关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不足,未抓好党建与业务学习教育结合点。

  二、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随着审计职能的不断增强、审计地位的不断提高、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当前基层审计工作围绕民生热点、改革发展大局等方面,要揭露问题,更要揭示体制机制问题,还要反映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风险,审计任务大幅增加,对审计干部要求更高。为适应审计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审计干部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基本的财务会计理论基础,还需要熟悉财经法规、跨行业的专业知识及相应审计领域的政策法规、发展方向、难点热点等,因而,在党建与业务融合中,部分审计干部更注重提升审计专业技能,把重心放在打造精品审计项目,认为业务是“主业”,能更快见到个人成绩,党建是“副业”,重视不够,党建工作未能入脑、入心。

  (二)党建结合业务不够深入。党建工作创新载体不够,还存在开展活动格式化、走过场现象,载体不多、抓手不强、缺少创新思路。理论学习只是单纯地对党的方针政策等政治内容进行传达学习,而忽视了党员成长进步中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对政策性文件研究不深入,以政治视角谋划推动审计工作举措不多,在结合中心推动审计工作存在差距。专题研究党建工作时,不善于在审计“计划”“实施”“审理”“整改”等各关键环节进行结合,偏重于在学习层面下功夫,在载体设计、活动开展中与审计一线工作实际需求结合不足,着力点和共鸣点未找准,难以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融合与落实存在差距。一方面,审计干部能力素质不强较难满足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需求,在实际推动融合中不够有力,使成效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为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和配合异地交叉审计、巡察等各类监督需要,审计干部抽调外出学习、审计、巡察等现象较普遍,在时间、空间上难以抓落实。

  三、做好党建工作与业务融合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一)厚植红色基因,做实研究型审计。加强党管审计,把党的各项要求贯穿审计监督全过程并转化为具体举措,从经济监督中体现政治导向、政治要求。深挖审计优良传统特色,把机关党建与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建工作从“注重形式”向“发挥作用”转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抓好党的政治理论学习,在学习中谈思想认识、政策落实、工作举措、审计方式,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隐患、政策执行偏差等方面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明确审计思路。通过培训会、实地指导等形式,加强对各部门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指导,发挥审计“防未病”作用。建立健全股室对口联系单位机制,以“线上+线下”方式,做好日常调查研究,熟悉各部门单位政策执行、资金管理使用、工程建设等情况,及时研判风险,使审计靶向更“准”、审计建议更“精”。

  (二)丰富结合模式,抓牢全链条管理。审计全过程实行“党建+”工作模式,重点突出在“时间、空间、平台”上推动结合,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线上党建载体,通过粤政易群分享学、学习强国在线学等方式强化日常学,确保全员学。审计机关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干在一线,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勇于担责、担难、担险,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科学谋划审计项目计划,强化审计项目统筹,以审计项目为支点,采取党员带组,实现一次进点、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以审计项目自评等方法,强化审计审理,把好审计质量关。将审计发现问题分层次归类,建立整改销号台账,及时跟踪督促整改工作任务落实,对长期未整改事项提请人大、纪检、党委督查室等部门参与,形成整改监督合力。

  (三)拓宽工作思路,激活干事创业动能。围绕中心工作,找准党政所急、群众所需、部门所能的结合点,建立健全专职党务干部培养机制,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政治统领,在审计一线建立联动机制,设置党员先锋示范岗,通过组织岗位竞赛、业务比武等方式,营造比学赶帮超浓厚氛围。要进一步明确党建和业务质量衡量标准,不仅仅年终绩效考核,要加强日常考核,按分值比例分配党建考核与业务考核,并融入到党员评星定级、干部日常考核细则中,做到党建和业务考核两手抓,同时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强化“问责倒逼”,让“软指标”成为“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