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韶关市南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282006966463N/2022-00150 分类:
发布机构: 韶关市南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成文日期: 2022-09-30
名称: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南雄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9-30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南雄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2-09-30  浏览次数:-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高技能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动力引擎,更是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转型的重要要求。南雄市人社局贯彻落实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要求,大力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持续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但技能人才队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配置效率不高等短板问题仍然存在。为有效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南雄经济高质量发展,急需健全技能人才发展政策体系,推进技能人才培育招引、使用、激励、评价等体制机制改革,使高水平技能型人力资源成为我市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

  一、健全技能人才政策制度体系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不仅需要健全技能人才发展体系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更要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构建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合理制定适应南雄苏区生态区建设和劳动者就业创业需要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和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持续贯彻落实韶关市新时代“百团千才万匠”人才工程政策,配套出台职业技能培训、技能人才评价、高技能人才激励政策、职业技能竞赛、专项资金保障等各个方面的政策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实现南雄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技能人才支撑。

  二、创新开展多层次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育力度,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主阵地,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形式,覆盖全体、贯穿终身的培训体系。一是政府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面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转岗转业培训,组织就业重点群体参加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确保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二是企业围绕生产经营、技术创新,大力开展线上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助推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支持行业企业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升为企业发展战略。支持重点用工企业自行组织开展或委托具有资质机构组织开展面向本企业员工免费技能提升培训。对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的企业员工,按照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申领管理办法将补贴给予企业。三是加大对职业技工院校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行工学一体、“互联网+”等培训,依靠南雄中职搬迁改造契机统筹建设符合地方产业特色的综合型实训基地,构筑布局合理、定位明确、功能突出、信息互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网络,不断提升公共实训能力。推动职业技工院校改革创新,深化产教融合,增设一批符合南雄产业发展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四是引导和鼓励三间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主动参与技能人才培养。以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为主,专项职业能力培训为辅,广泛开展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支持社会培训机构考取师资证,提升技能培训质量,对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的劳动力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

  三、落实技能人才激励的各项有效举措

  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提升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落实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健全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机制,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一是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新业态企业开展培训需求,在实现技能人才供需精准对接的基础上,有效落实技能人才在待遇水平、社会地位、发展空间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激发广大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关注技能、学习技能、投身技能热情。二是大力开展技能人才技能竞赛活动,以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韶关市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开展南雄市“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技能大赛,开展“南雄名厨”“雄城月嫂”“南雄工匠”等项目评选,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丹霞英才引进一批高技能领军人才,成立大师工作室,通过以师带徒强化本地人才培养。三是打通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为人才队伍双向交流提供制度保障,提高高技能人才在各级各类表彰和荣誉评选中的名额分配比例,让每一位勤劳苦干的技能人才都有实现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机会。

  四、积极推进技能人才社会化评价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积极推进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一是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围绕我市支柱产业、重点用工企业,以企业自主评价为重点、第三方评价为突破口,加快技能等级认定评价主体培育。二是结合产业发展涌现出的新职业、新岗位,支持龙头企业、社会组织和职业院校申请行业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三是在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积极参与的同时,人社部门应强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的监督管理,用好、用足“以赛促评”机制,发挥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在人才评价中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