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韶关市南雄市农业农村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282006966690U/2023-00064 分类:
发布机构: 韶关市南雄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3-07-24
名称: 今年上半年,南雄农业农村工作,交出亮眼“成绩单”!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7-25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今年上半年,南雄农业农村工作,交出亮眼“成绩单”!

发布日期:2023-07-25  浏览次数:-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南雄农业农村工作也再次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成功申报整县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全国仅8家入选)

  ·成功入选全国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名单(全国仅20家入选)

  ·成功申报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县”

  ·南雄水旱轮作农业系统成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早稻种植生长、田间管理、应用技术等情况良好,再次获CCTV13《新闻直播间》栏目直播报道

  ·《南雄:一粒香米话振兴故事,一方紫土开“三好”新局》在广东新闻广播报道

  ·江头镇、湖口镇新迳村等1镇10村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村

  ·何云秀同志被评为第六届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图片1.png

  除了以上荣誉外,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韶关市委关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抓手,加快打造“三强三优”农业强县,建设“三和三美”和美乡村,并取得了良好成果。

  夏粮获得丰收,全年粮食生产基础较好

  夏收粮食作物面积20.87万亩,其中玉米1.54万亩,同比增长13.2%,大豆1.11万亩,同比增长8.4%,早稻18.11万亩,同比增长2.2%,且早稻丰收在望,预计总产量达7.33万吨,同比增加0.34万吨。夏种粮食作物意向种植面积32.91万亩,目前已完成22.28万亩,其中晚稻21.37万亩,番薯0.91万亩。

图片3.png

  

  科技装备支撑不断增强,农业现代化稳步发展

  完成2022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41万亩,正在申请韶关市级验收,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面积约1.02万亩,已完成专家评审,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引进华南理工大学稻米精深加工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为我市稻米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搭建南药产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丝苗米数字农业+订单农业+农业金融“三合一”信息化系统与数字化平台,促进数字农业升级。

  农业品牌建设不断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

  新增有机认证3个,3个经营主体申报绿色认证通过省农业农村厅绿办的现场检查,动员了2家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国家级生态农场和省级生态农场,1家农业经营主体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4家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新增县级合作社示范社4家,县级龙头企业11家,成功推荐省级龙头企业4家。

图片4.png


  产业就业帮扶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14户防返贫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6户,剩余8户监测对象均已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并持续监测帮扶;全市开展消费帮扶金额超963万元,带动脱贫人口195人次;新增茶叶、食用菌、果蔬、中草药等产业5518亩;累计争取帮扶单位自筹资金1126万元、社会资金356万元,新增涉农贷款8.2亿元;帮扶单位支持教育、医疗、文化项目累计48个;已建成乡村振兴车间27间,车间累计共吸纳务工人员2051人,其中脱贫人口119人,带动村民人均月增收超2500元。

图片5.png

  

  乡村建设有序推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已完成粤赣驿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厕所、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三大革命”,在473个自然村累计建设污水设施处理设施455个、预处理设施170个,累计新建公厕309间,无害化农户户厕3868户,基本实现卫生户厕、污水收集和集中供水全覆盖,通自然村村道、村内主干道硬化率达100%。

  在87个行政村开展乡村振兴“积分制”,将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文明乡风塑造融入到积分运用中,引导超过3万名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公共事务;在85个行政村开展试点推广运用清单制,将基层管理服务事项以及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事务清单化,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制作“南雄码上服务”二维码,实现一码可见办事流程图,切实减轻村级组织负担、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效能。

图片6.png 

  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深化,村集体及农民持续增收

  全市上半年完成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77万亩,全面完成南雄市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并指导18个镇街选取18个试点村和对应探索内容,探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抵押、有偿使用和自愿有偿退出等机制;因村施策发展村集体经济,指导18个镇(街道)将全市208个行政村分为核心、重点、一般、薄弱四类发展村,设定了18项任务指标,通过六个方面24条具体措施推动村集体及农民增收;抓好强镇富村公司培育,上半年强镇富村公司营业收入达3724.4万元,利润336.27万元。